金瑞鼎盛
曾几何时,最热的体制内也成了禁锢自由的“牢笼”。
“城外的人想进去,城里的人想出来”。一时火爆的考公热,竟也有让人嫌弃的一天。
2025年国考的报名人数又达顶峰,共计有341.6万人报名,其中不少热门岗位,报录比都达到了1:1000,可谓是真正的千军万马只身过独木桥。
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千辛万苦考上的人,在上了一段日子的班后,开始计划辞职,当时有多想考进来,今天的他就有多想“逃”出去。
光鲜亮丽的体制内也有着常人不想忍受的痛苦?
在7月份之前,小王还是他人口中有头有脸的佼佼者,披着金灿灿外衣的公务员,但得知她“下岸”后,他又成了亲戚口中的失败者,众人眼中的“傻子”。
在上海工作的8年,也是小王最痛苦的8年。虽然每年的年薪都有23万还配备齐全的五险一金,跟同龄人相比,他已经站在了山顶。
但没有人知道的是,高额薪资的背后,是一次又一次,昼夜颠倒的极限加班,是怎么调时差都调不回来的气血,是一次次和数字表格的暗暗较劲。
填表、开会、写报告成了小王工作的日常,空有抱负的高才生困在了那个是个人就能做的繁杂工作里,仿佛一辈子就这样到了头。
小王时常因为工作的压力精神内耗,他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可以做到,他做不到。一眼看到头的未来,日渐疲惫的身体,经常性的失眠,让他更坚定要去外面找寻自己的路。
父母一辈的人,总觉得看得见的未来才是稳定的生活,在年轻人看来,这种看到头的生活,又让人陷进无尽的痛苦中。
即便知道现在的就业大环境并不友好,小王还是选择走出这座“围城”,在体制内上班的时候,工作再忙,他也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学习自己的专业内容。
在时间被极限压缩的日子里,坚持法考成了他唯一的执念。值得庆幸的是,因为坚持,他用4年时间通过了法考,这也成了他辞职、转换赛道的勇气。
褪去公务员的光环后,虽然身边的喝彩声和羡慕声少了些,但小王也真正地找到了自己,干上了自己喜欢的职业,拥有了对生活的绝对掌控权。
这也是他从事体制内工作8年以来从未有过的自由的感觉金瑞鼎盛。
像小王这样上岸几年后还要计划辞职的体制人还有很多,但在外人的眼里他们往往是身在福中不知福。
体面的工作,稳定的工资,固定的休息日,哪一样不让在社会打工的打工人羡慕。但体制内的员工们有时也会哀声载道,“虽然稳定,但是真穷啊”。
在相关公务员关于薪酬管理的规定中曾明确划分不同科级,公职人员基本工资的标准也有不同。在公开的数据中显示,基层人员的工资标准为380元,级别最高为1294元。
科级及以上人员的工资标准为410元,最高为1403元。再零零散散地加上津贴、年终奖各种福利政策,一名基层公务员薪资在3000-5000元不等。
这样的薪资放在社会上,也能招来一批批的大学生来应聘,但相关的福利条件可就没有公务员的制度好了。
但是体制内人员的工资主要靠财政发放,要是财政没有钱,一连等几个月工资的情况也是有的。这时候要是家底不厚,光是生活费、水电、房租都能把人压垮。
以前公职人员是不准做除本职以外的其他工作的,现在随着条件放宽,体制内的员工也可以干起副业来了。
在今年公布的体制内可以尝试的副业种类中就有6项,包括体力劳动、投稿、自媒体运营等,都可以尝试。随着经济的下行,连体制内也都需要另谋出路了。
阿鹏就是基层教师的一员,考编上岸后,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,她开始做起了自媒体,售卖自己的产品,加上主业收入也能月入过万。
要是主业干得不开心,阿鹏也有信心辞职,转入自己喜欢的事业。
未雨绸缪成了体制内大多数人的选择,随着考公大军的人数不断激增,不仅准备“进城”的人压力大,已经在“城内”的人也觉得如今的工作太卷了。
从二本毕业的孙薇在父母的建议下,考取了家乡的一个小公务员,刚考上的时候的孙薇的心里也有过一阵雀跃,身边也都是夸赞的声音。
以为自此跨越阶层的孙薇,在刚上岸的阶段也过上了在家乡两点一线,周末闲逛的舒服日子。
但是好景不长,由于工作内容的调整,孙薇和一些刚上岸的年轻人就被借调去了更忙的工作单位。
借调到北京后,孙薇的工作任务直接翻了一倍,想要有个休闲的休息日都成了奢望,那段日子,几乎天天都要加班到深夜。
有时候忙得脚都不沾地,出去吃个饭,眯上一会儿,醒来又是工作的一天。被借调的日子让孙薇对这份工作彻底祛了魅。
孙薇在几经思考过后,还是狠心地递交了辞职申请。做回普通人的日子也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,再差也没有现在的压力大。
尽管这个决定让她从家族中众星捧月般的存在瞬间降到了谷底,成了家族里反向教育的失败者的例子,她也没有退缩。
下岸后,孙薇长时间因为工作紧绷的压力一下子从身上卸掉了,她找到了更多的自己,开始认真规划以后的生活,去寻找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。
苦苦挣扎在编制边缘的人,不止孙薇、小王和阿鹏,还有其他的某某,但他们困于“围城”,在光环里无奈地挣扎,既说服不了自己,也劝慰不了他人。
千辛万苦争取来的岗位,最后,发现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环境,这样的落差,往往让人难以接受。被岗位赋予的光环又常常将这种痛苦淹没在光环之下。
一边很少有人能够勇敢的走出那个“围城”,一边是日益增长的考公人数,理想的外壳总是裹满了奋斗的心酸,抛去外衣过后,你可能也会发现,它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。
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,总归不过是一份工作,我们要做的无非是遵循内心的决定,让以后的日子不那么难过。
参考资料:
1.三联生活周刊《纠结七年,体制内的我主动辞去中层职务》
2.乡镇阿秋《22岁刚毕业,上岸体制内三个月,选择裸辞》
3.解构棱镜《千万考公大军出海:中国年轻人全球抢“铁饭碗”》
4.惊蛰青年《上千万人抢着上岸,他们却主动扔了铁饭碗》
作者:楚晚宁
编辑:歌
永兴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